科技成果评价之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次数:8719
科技成果评价,以往常被称为科技成果鉴定,但在2016年8月,随着科技部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传统的鉴定方式不再使用。现在,这项工作改由委托方委托专业的评价机构来执行。这标志着我国正在尝试和建立一种以市场为主导的新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其中市场将发挥主要作用,并更直接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交易。
内蒙古欣洋瑞知识产权研究所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国家标准GB/T 40147-2021《科技评估通则》和国家标准GB/T 44731-2024《科技成果评估规范》进行评估,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严格按国家标准GB/T 44731-2024《科技成果评估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在评价内容上,全面考量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转化推广潜力;评价流程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在评价方法运用上,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对于科学价值部分,以同行评议等定性方式为主,邀请国内外该领域顶尖“小同行” 专家进行深入评议;针对技术价值中的技术指标等,采用定量分析,如对产品性能指标进行精确量化评估;在经济价值评估上,通过市场调研、财务分析等手段,对预期效益等进行定量预测与定性分析;在出具评价报告过程中,内蒙古欣洋瑞知识产权研究所充分参考行业专家意见。报告内容不仅包含评价机构、专家信息、委托方信息,还详细阐述评价目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标准、程序以及最终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论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且在评价过程中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作为附件一并附上。整个过程确保了评价报告的客观性与公信力,为成果的后续转化、应用以及相关决策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科技成果评价目前已经列入到很多重要项目的佐证材料,本文分享其在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的重要作用,便于大家尽早做准备。
1、创新能力的关键佐证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指南中明确要求:申请产品质量精良,生产技术或制造工艺较高,关键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设立研发机构且作用发挥良好,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指南中明确要求:主导产品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取得实际成效。
此时,科技成果评价报告便能发挥关键作用,作为核心的佐证资料,有力地提升专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认可度。科技成果评价具备客观性,能够精准评估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以及应用价值,为企业研发能力提供权威且有力的背书。例如,借助查新报告、科技成果评价报告等相关材料,企业可以清晰地证明自身在特定细分领域所实现的技术首创性,或者在填补行业空白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这与“创新能力指标”中所强调的“关键技术首创”以及“补短板”要求高度契合。
2、与其他佐证材料相互印证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申报指南中明确要求: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相关知识产权已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在申报过程中,企业需提供与核心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例如发明专利)作为支撑材料,并证明其已投入实际应用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评价在此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进一步验证这些知识产权所蕴含的技术价值以及其在经济转化方面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当科技成果评价的结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时,企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如果企业凭借科技成果评价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奖励(如国家科技进步奖),则可以直接满足“创新直通条件”,从而跳过部分常规评审环节,大大简化申报流程。
3、补充企业简介的内容
企业在撰写“企业总体情况介绍”时,只有2000字的空间,需要对自身的技术成果进行详细阐述。科技成果评价报告能够为企业提供结构化、专业化的描述框架,确保企业在介绍技术成果时,突出评审要点、条理清晰,避免因信息缺失而导致评审中不必要的失分。
一份详实、客观的科技成果评价报告,至少提前半年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评价机构、选择合适的细分领域,确定申报的课题;至少提前1个月进行附件的准备,包括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报告,已经应用案例的经济效益数据。